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台灣家族企業開始關注「家族辦公室」?
家族辦公室(Family Office)最早出現於19世紀的歐美企業家族,如洛克斐勒、摩根等家族,作為專責處理龐大資產、法律、慈善及家族事務的專業平台。
隨著資產類型與全球佈局愈加複雜,家族辦公室已從單純的財富管理,逐步演變為涵蓋治理、傳承與制度設計的長期架構。
近十多年,亞洲家族企業快速崛起,新加坡、香港紛紛發展家族辦公室政策與稅務誘因,成為資產管理與家族治理的重要據點。
在台灣,家族辦公室雖然起步較晚,但隨著以下三大趨勢加速發展,企業主對制度化規劃的需求也日益明確
- 企業主平均年齡逐步攀升,企業經營權的交接壓力日益加重
- 全球政經情勢與稅務透明化推動資產治理轉型
- 新世代家族成員在教育背景與價值觀上的差異顯著,溝通挑戰升高
在這樣的背景下,「家族辦公室」不再只是超高資產家族的專屬架構,而是一套協助家族建立治理制度、整合資源、維繫信任的現代化工具。
近年有愈來愈多企業主向力誠尋求諮詢,期望透過股權移轉、接班規劃與傳承設計,提前為未來奠定穩健基礎。
家族辦公室的概念:以「家族企業金三角」策略視角,打造長效治理中樞
相較於多數以資產管理或財富累積為目標的做法,力誠認為,家族辦公室不只是單一管理工具,而是一套整合「家族成員、家族企業、家族財富」三大面向的治理機制,協助家族在複雜環境中維持共識與韌性。
- 家族成員
透過明確角色設定與透明對話,累積共識與信任,讓價值觀能世代延續。 - 家族企業
是資產與影響力的重要來源,清晰的股權架構有助於企業穩健經營。 - 家族財富
除了資本累積,也透過周延規劃,確保財富長期流傳與精神資產的延續。
核心意義不在於將三個領域分工執行,而是讓它們在同一平台下形成動態平衡,彼此支撐。
家族辦公室的功能:建立以家族為核心的平台
家族辦公室的本質,不在於幫企業賺更多的錢,而是建立一個支持家族共同經營未來的中心。透過下列功能,讓「家族成員、家族企業、家族財富」穩定互動:
- 提供溝通與共識平台
建立家族的對話平台,讓重要議題有固定討論空間,進而累積信任與責任感。
- 建立傳承與決策機制
透過家族憲章與清晰的治理規範,建立明確的家族運作方式,作為未來決策與分工的依據。
- 支持家庭福祉
將醫療照護、教育計畫、慈善參與等生活福祉納入家族規章,讓家族成員在各階段都能獲得支持。
- 推動文化與價值傳承
透過年度會議、家族史料編纂與共識活動,累積共同記憶,延續核心價值。
- 完善資產與財稅規劃
讓資產管理、股權配置與稅務安排符合家族長期目標,確保財富持續穩健傳承。
從「賺更多錢」到「創立家族中心」,家族辦公室代表的是一種更長遠的思維:不只關注財富如何累積,更在乎家族如何共同經營未來,並一起維繫持久而穩定的信任基礎。
設立家族辦公室帶來的好處:成就永續傳承的運作體系
當管理機制逐步建立,家族辦公室帶來的不只是組織穩定,更是一套支持長期合作與世代共識的基礎。
它的優勢包括:
- 降低臨時協商風險,避免每次重大決策都需重新討論分工與原則
- 提升決策與執行效率,讓家族在外部挑戰下能快速形成共識並落實
- 強化外部信任,讓穩定運作成為專業經理人與投資夥伴合作的依據
- 累積跨世代的信任,讓新世代更願意投入並承擔責任
在台灣,家族辦公室特別適合成為企業與家庭過渡到專業化管理的重要平台。當制度成熟,角色定位與責任共識更明確,也能讓家族將心力聚焦在經營與共同目標。
家族辦公室有哪些型態:從專屬架構到制度導入,多元彈性
根據UBS《2024全球家族辦公室報告》,亞太高淨值家族對家族辦公室的需求持續增長,許多家族選擇在新加坡或香港設立單一家辦,也有不少透過外部顧問或共享平台,先建立基礎家族辦公室架構,再逐步擴充功能。不同模式在門檻、成本、隱私與專業支援上差異顯著,沒有單一做法適用所有家族。因此,清楚理解各種型態的特色與挑戰,是規劃家族治理的重要起點。
類型 | 單一家族辦公室 | 內置型家族辦公室 | 外置型家族辦公室 |
適合對象 | 大型企業,通常為上市櫃公司,資產規模大 | 中型企業,有足夠人力資源 | 中型至中小型企業 |
運作方式 | 獨立團隊全面自營 | 依附企業既有團隊 | 委由外部平台或顧問 |
成立門檻 | 高 | 低 | 低 |
維運成本(長期) | 高 | 中 | 低至中,依授權程度及委任範圍有所差異 |
隱私安全性 | 由家族成員主導,隱私安全性高 | 由企業內部老臣或家族企業員工兼任,隱私安全較難掌控 | 由外部顧問主理,可藉由簽屬保密協議書提高隱私安全性 |
優勢 | 自主性強 | 成本低、共享資源 | 彈性高 |
挑戰 | 建置門檻高、維運複雜 | 家族與企業界線不清 | 長期依賴外部、隱私保護需嚴謹 |
從亞洲市場的實務經驗來看,單一家族辦公室特別受到中國與香港高淨值家族青睞,許多擁有跨國資產與身份規劃需求的企業,會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專屬團隊,爭取稅務優惠與資金彈性。雖具高度隱私與自主性,但也需投入龐大的人力成本與長期維運資源。
對多數台灣中小企業而言,若無境外身份或稅務規劃,直接採用新加坡模式往往負擔過高,實務上未必適合。相對之下,內置型家辦依附企業既有團隊,門檻較低且可降低固定支出,但也可能因高層兼管而衍生資訊透明、專業獨立性不足等風險。
因此,許多家族企業傾向以外置型家辦為起點,透過顧問或平台導入家族辦公室制度和稅務結構,再依需求逐步擴充。這種方式兼顧彈性與專業,也保留未來調整空間。
作為外置型家辦,力誠近年協助許多家族企業,從股權規劃、稅務設計到治理制度,量身打造完整方案,並以保密協議確保資訊安全。我們希望企業主在轉型與傳承的過程中,能感受到制度帶來的清晰與信任,得以專注於企業經營,逐步累積世代共識。
傳承思維:不只是節稅,而是長遠的家族經營
在力誠的觀點中,傳承規劃不該僅以稅負為考量,而應從家族的責任、價值與生活需求出發,設計能真正延續的制度。許多企業主選擇一次性贈與股權,但當情況變化或心意改變時,往往已失去彈性。力誠協助規劃時,會全盤考量未來的不確定性,協助企業主保有控制權與調整空間,同時在早期就做好傳承的完整布局。
家族辦公室FAQ:力誠最常收到的企業主提問
- 怎樣規劃家族資產傳承可以繳最少的稅?
我們觀察到,許多家族企業會使用各種傳承工具進行節稅規劃,例如贈與、遺產安排、企業所得或個人所得稅的最小化。然而,當決策只以稅務為唯一導向,往往事與願違,不僅造成架構複雜化,還可能在未來調整時付出更多成本。傳承規劃的關鍵,不只是追求「繳最少的稅」,而是在稅負與控制權之間找到最適化的平衡,使家族既保有彈性與自主性,也能兼顧長期經營與世代延續。
- 家族成員不多,也需要導入家族辦公室嗎?
家族辦公室的核心在於是否共同管理企業或資產,不論當下成員多寡,未來隨著子女、孫輩加入,家族結構將愈趨複雜。趁創辦人或掌權者仍具影響力時,先依其理念與心願訂下清晰規範,能讓往後三代在決策、分工與共識上,都有明確依據與穩定的合作基礎。
- 如果家族資產已經完成贈與,還需要規劃家族傳承嗎?
家族傳承涵蓋的不只是存量資產的分配。若已經完成贈與,僅代表家族現有資產的分配告一段落,但對企業經營中持續產生的「流量資產」,仍需規劃治理方式。同時,創辦人希望長期照顧家族、維護彼此關係的心意,也需透過制度設計與共識機制來延續,才能兼顧彈性、穩定與代代相傳的責任。
- 傳承,只有大企業做得好嗎?
家族治理不分規模,中小企業同樣需要制度支持,清楚分工與穩定流程,才能避免臨時協商帶來的衝突,累積跨世代的信任和責任感。
- 交了棒,傳承就算完成了?
傳承不只是將經營權或所有權一次性交棒就算完成,而是需要一段「陪跑期」。我們觀察到,許多家族的接班表面上似乎已完成,實際上員工在遇到關鍵決策時,仍習慣回頭請示創辦人。
力誠認為,傳承是一個動態過程,因此會先協助創辦人保有必要的控制權彈性,同時透過家族辦公室設計、影響力培養與教育機制,循序將企業的決策權與責任逐步移轉到下一代,讓接班真正落實。
- 我該如何啟動傳承?
先從共識開始,盤點家族成員角色、資產結構和未來目標,再設計適合的家族傳承機制。建立討論平台與角色定位,是啟動規劃的第一步。
如果您對家族辦公室的設立、治理機制或家族傳承有任何疑問,歡迎填寫諮詢表單:https://forms.gle/2euPsfd9Lacy12Po9,力誠的專業顧問團隊將盡快與您聯繫。
我們的【家族企業永續方案】,針對接班布局、治理制度與稅務規劃,量身打造完整的解決方案,歡迎點選了解更多,一起打造家族的美好未來。